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总台+北师大

总台+北师大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周敏教授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特别节目《千年一脉 古韵新风》

2023年10月11日和10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周敏教授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特别节目《千年一脉 古韵新风》。周敏教授分享了对于文艺深度创新和古城保护的思考看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思路,创新转化与发展需要理解与对话,不仅包括中国舞台和中国观众的对话,也包括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话,可以借鉴国外受众熟悉的艺术表现方式,增进理解,加强对话,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的价值观,才能共同繁荣。

10月11日的特别节目《千年一脉 古韵新风·舞台新声》呈现了许多近年来涌现的创新舞台艺术作品。对此,周敏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是文艺创新的根基,近年来无论是国家级院团还是地方院团,都聚焦传统文化题材的发掘与创新,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现象。这说明艺术创作者开始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接触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这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去挖掘和创新自己的文化。此外,周敏教授对于“舞台艺术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应该从何处发力”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创新转化与发展需要理解与对话,不仅包括中国舞台和中国观众的对话,也包括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话。文艺工作者可以借鉴国外受众熟悉的艺术表现方式,增进理解,加强对话,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的价值观,才能共同繁荣。

1.jpg

10月12日,周敏教授在直播中分享了对于古城保护的思考,回答了“古城保护中如何实现创新性发展”的问题。我国拥有2000 多座历史文化古城,周敏教授提出在保护这些古城时,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最小干预”即是最大保护,以此保持城市的原貌和历史文脉。例如,在苏州模式中,老街的修复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微改造原则,通过贴补原样的老砖等方法,使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原汁原味地保存,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记住回家的路。同时,周敏教授也强调创新保护应以文化为底色,盘活“人、事、物”。古城保护不是守旧,而应以文化为基石和土壤,进行创造性转化,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古城的活力,让产业得到发展。只有这样,古城的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历史与当代才能相互辉映,城市的文脉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

2.jpg

周敏教授在节目中的精彩表现,既展现了我院专家学者的风采,也为文艺创新和古城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我们期待未来文艺创作和古城保护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文链接:

我院周敏教授参与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特别节目现场直播